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陶瓷之家》商业联盟QQ群138428336 Tel: 13423337079 E-mail: 陶瓷之家


ICP备案证书号:粤ICP备16026476 陶瓷之家
共执行 37 个查询,用时 0.025923 秒,在线 9009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5.263 MB
2016/12/18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他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干,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瓷器之国”之称。china在英文中是陶瓷之意,而CHINA则是中国。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是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在这一阶段,对我国制陶手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已开始把陶器的应用扩大到建筑方面,如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等,砖瓦从此成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烧制砖瓦成了陶业中的重点业务。
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低温铅陶釉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又一重大成就,它的应用和推广,为后来各种不同色调低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东汉中、晚期,原始瓷发展为瓷器,取得了我国陶瓷生产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成就.完成了陶瓷工艺的一大飞跃。
由原始瓷发展为瓷器,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也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贡献,由于瓷器比陶器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又远比铜、漆器的造价低廉,而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广为烧造,满足民间日用之需,这在客观上为瓷器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瓷器制作日益精美.
东汉晚期出现的新兴的制瓷工业迅速地成长起来,制瓷工匠们对胎釉原料的选用、成型、施釉方法、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江南的瓷器生产呈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北方的陶瓷手工业在南方制瓷工艺的影响下,首先烧制成功了青瓷,以后进一步地发展了黑瓷和白瓷。白瓷的出现,是我国劳动人民又一重大的成就,它是后来各种彩绘瓷器的基础,没有白瓷,就不会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美丽彩瓷的出现。因此可以说,白瓷的出现是制瓷手工业的又二个飞跃,是陶瓷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我国制瓷工业开拓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瓷器史上,属于起步发展阶段,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被发现。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传入,促使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这说明制瓷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铁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铁的呈色干扰,为后来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白瓷的成功烧造,是中国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越窑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轻薄致密,釉层晶莹细润,取得了极高的瓷艺成就。唐代邢窑白瓷为所谓“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坚实、致密,叩之发出金石之声。中晚唐时期,青、白瓷烧造进一步成熟,黑、黄、花瓷及绞胎瓷器成功烧造,以唐长沙窑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现,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较简单的抗衡,从唐末五代开始,中国瓷器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六大窑系”是指北方的定窑系、钧窑袭、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五大名窑”即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两宋时期官窑制度基本确立,官窑的瓷器形成了不同于民窑器物的艺术风格。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颜色釉瓷的烧造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霁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陶车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并开始运用吹釉技术,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日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瓷器在隋唐普遍用较高温度烧成,胎质更为致密;到了唐代,正式出现“窑”的专称,象征着产量的增长。
“南青北白”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即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白瓷向青瓷的传统地位提出了挑战。陶瓷艺术最能表现盛唐气象的是唐代的三彩釉陶。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是不少的。所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使用可能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在中唐以后;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
宋代瓷窑普遍应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与气氛,以保证尽可能高的成品率。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瓷器的装饰技术除发展了传统的划花、刻花及印花技法之外,又创造了用毛笔加绘的新方法,纹饰奔放流畅,充分反映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有独创的风格。此外,钧瓷的窑变色釉、瓷器的黑釉装饰、影青与釉上加绘等等均表明宋代瓷器的卓越成就。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代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向瓷业发达的景德镇汇集,形成了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面。
明代的中国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几乎遍及亚、非、欧、美各州,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型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明代瓷器。
中国瓷器到乾隆时,虽然集中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在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乾隆一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经济由最盛而转衰的一个分界点。其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瓷器已经不能保持以往的繁荣,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历代陶瓷的款识是人类活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接合点。在古陶瓷研究中与造形,胎釉,纹饰,烧制工艺一样,是鉴定古陶瓷的年代,窑口,质量等方面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了解历代陶瓷款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款识,书写内容及题款工艺手段,字体等,不仅可以为古陶瓷的鉴定辨伪提供科学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能从中领略到古代陶瓷款识的艺术魅力。
许多陶瓷珍品都是由它的款识来体现自身价值,这不仅是因为款识的历史价值,也还因为它的艺术价值。因为有时候从某些角度来讲,古陶瓷的价值往往更注重于艺术这一方面,而不是历史。